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评论 » 经济下行挣钱难 四位中国女性的外卖人生
经济下行挣钱难 四位中国女性的外卖人生

【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十一月五日】

2025年11月05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萧条期,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中国的外卖员大军不断扩大,连曾经的老板、三个孩子的母亲也被迫加入门槛较低的送外卖的行列,这不仅是“灵活就业”人数膨胀的体现,更是无数家庭在经济压力下,艰难“求生”的缩影。

近日大纪元采访了四位背景各异的大陆女性外卖员,她们的故事共同描绘了这一时代的就业。

深圳三孩妈妈从老板到骑手:必须给自己赚养老钱

陈女士,这位90后三孩母亲,过去曾在深圳经营着自己的服装店。然而,随着消费降级与线下零售业的萎缩,她的店铺最终宣告倒闭。

对陈女士而言,外卖工作不仅是收入来源,更是对家庭的责任。她从一位小企业主转变为全职外卖员,代表着许多“小老板”在疫情和经济低迷冲击下,不得不放弃创业梦想,回归最基础劳动市场的现实。她的选择,体现了家庭压力驱动下的韧性与无奈。

陈女士受访时坦言:这种“灵活就业”模式实质上是极度高强度的生存竞争。她的生活被排得满满的跑单时间割裂:“我跑的是(专送),午高峰跑完了,吃个饭,吃两口饭就跑茶一、茶二;跑完晚高峰,就跑宵夜一、宵夜二,跑完宵夜二,回去睡觉。”

她说,每单的价格取决于距离。“距离近的就三块多,再加个补贴一块一毛五。远的话就五六块。”她坦言:“跑个四十多单才有两百块钱。”“这周我跟你说三百单都难,别说四百单了。”

送外卖是一份不停奔跑的职业,在路上、在小区里、在楼梯间。过去,这是一份低保障、高风险的职业。现在,低保障的现状也打破,职业风险性依然很高。

陈女士表示,送外卖这个行业是高危行业,骑手在路上真的挺危险的,还好自己胆子比较大。她的工作几乎是连续跑单超过12小时,没有休息,更顾不上照顾家。“我每天一直在跑,一直在跑,一直在跑,就这么拼,我要赚钱为给自己以后养老。”

“我们队里那些大王都是三千、三千五(指周单量)。”他们从早上十点半开始跑单,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才结束工作,回到家可能躺在床上都不想动了。

陈女士说,跑外卖需要先付出成本,为了跑单,她刚更换了车的零件,花了两百多元(“换了一个刹车片……花了两百多块”)。

相比每月三百多元的电池租赁费,她认为“买个电池的话我起码可以用四五年吧”,这反映了她对长期成本精打细算的生存策略。

此外,陈女士还买了外卖所需要的箱子、头盔等。

安徽与湖北妈妈的生计挣扎

在安徽和湖北,赵女士与麻女士的故事,则代表了中国普通家庭,在丈夫收入有限的情况,对“灵活收入”的依赖。

安徽宿州的赵女士今年30岁,有个7岁的儿子。她表示,自己结婚早生育早。家庭有房贷要还,为了补贴家用,她从8月份开始送外卖。当时是学生放暑假期间,天气比较热。相对来讲目前是淡季,天气冷了,不想往外跑,一天送外卖四五个小时,下雨就不出去了。“一天跑不了十几单,挣不到五六十块钱。经常没有订单,就没活干。”

赵女士提到,有的外卖员一天跑十个小时。还有的女士在下班之后跑外卖,干到凌晨三四点。

她说,自己是挣辛苦钱,过去体重124斤,跑外卖之后目前是117斤,想不瘦都难。

湖北广水市的麻女士大学毕业,今年39岁。她近日受访时说,老公的工资低,不够全家的花销。现在孩子两岁半,自己白天带娃,做全职妈妈。晚上出去跑外卖。而送外卖一分钱挣不来,只能挣点经验。

麻女士说,“今年太难了,生活好苦啊!”她表示,送外卖经常要爬很多层楼梯,还经常会受很多委屈。送外卖过程中“经常开车到死胡同里,半天出不来”。

外卖工作很辛苦,只是时间相对“自由”,能够兼顾家庭,成为妈妈们在家庭经济链中“守底线”的重要角色。这反映了女性在经济危机中,往往成为家庭现金流的最后一道防线。

广州19岁女孩的职业选择困境

“找不到工作,就去送外卖。”这是大陆普通阶层眼中兜底的工作,却是很多人赖以生存的职业。

广州19岁的外卖女孩黄小姐代表了年轻一代在初入社会时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传统的工厂或办公室工作机会减少、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当下,高学历或高技能门槛已将许多年轻人拒之门外。

她表示,外卖骑手成为了一种“立等可取”的选择:它提供即时收入,并且不需要学历或专业背景的积累。她选择来到广州市区租房,买外卖车去送外卖。

她说,我们的站点有好几个女孩送外卖。

黄小姐说,自己一天跑八个多小时,送三十单左右。身体感觉很累。不过因为广州是一线城市,在市区送外卖会比郊区的单价高一些,单量也会多一些。

被问到今后的打算,她说,肯定不会长期干下去,外卖员的年龄被限制在18~45岁,超过这个年龄,也不会被录用,而且本人骑车也不安全。

外卖员浪潮背后的脆弱性

2025年,中国外卖骑手总数已超过1400万。2024年全年外卖订单总量约为219亿单,今年预计超900亿单。

如果想要获得较高的收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骑手,在平台算法下,必须要压缩送达时间。系统会根据大数据和算法,以最优匹配的方式派发给骑手,并规定了送达时间。一旦由于各种原因超时,骑手就会被罚款。

时间对骑手来说永远是紧迫的,为了不超时,骑手对出餐时效非常敏感。虽然现在一些平台改善了处罚方式,取消了罚款,变为扣分或达标积分等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准时送达仍然是压在外卖员身上的稻草。客诉更是让骑手最为头痛的问题。

客户投诉和差评是外卖员最大的紧箍咒。两者都会对骑手的业绩产生直观的负面影响。因为投诉,外卖员上门报复的案件司空见惯。

据《2024年中国蓝领就业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外卖员月均收入7,496元。而美团披露的数据显示,高频骑手收入在7,230~10,100元区间,兼职或业余选手普遍收入在3,000~5,000元上下。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11/4/n14629659.ht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