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九日】
2025年10月29日,10月26日,美中经贸团队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贸易谈判,双方达成了一个贸易协议框架,等待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和中共党魁习近平在10月30日会晤时敲定。不过分析认为,由于美中结构性对抗已经形成,美中达成任何协议都不太可能持久。
美中达成贸易协议框架
美中贸易谈判结束后,贝森特表示,“我认为,我们为两国领导人周四(10月30日)会晤时的讨论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贸易协议)框架。”该框架协议将使美国不会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而中共则将推迟实施稀土出口管制,还将大量购买美国大豆。
中共贸易代表李成钢说,双方已就多项重要经贸议题达成“初步共识”,下一步将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白宫宣布川普和中共党魁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在韩国举行会面,但北京方面尚未公开宣布这一安排。川普上周曾表示,协议务必是公平的。

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对大纪元表示,中国内部经济不行,川普提出100%的关税,如果跟美国完全不去谈判,完全不做出任何退让的话,整个中国内部的市场可能会濒临崩溃,习近平还得要退让。只是他的退让,也只是假意的退让。
中共屡次违约 美中达成任何协议都不可能持久
尽管美中似乎达成了一项协议框架,让双方谈判能够继续下去。但这并不能保证美中达成的协议能够持久。
中共有很多出尔反尔的历史记录,在川普1.0时美中签署的贸易协定,中共并没有认真执行。稀土、大豆都被中共反复作为施压筹码。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Davy Jun Huang)对大纪元表示,当前美中两国任何框架式的贸易协议,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临时协议,并非一种制度性的安排。
他认为,中美之间的政治、意识形态、法律体系与产业战略已经形成了系统性分歧,不但协议执行与验证机制相当脆弱,而且两国还存在高度不确定的国内政治周期。所以框架协议,它并非最终的一个协议。

黄大卫表示,过去两国贸易方面由过去的互相依赖、共同盈利,变成了各自为政。而北京的长期博弈,改变世界规矩的叙事,在未来的五年中会更多地强调。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只是由短期变成长期化。
“所以目前的放松,有可能在下一轮的摩擦中迅速反转。”
自从加入WTO后,中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最大的规则破坏者。
今年4月份,川普政府对中共征收高额关税,认为与中国的贸易问题远不止关税问题,中共只有在从根本上调整经济结构后,才能重新平衡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叶耀元表示,中共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它本来就行之有年,尤其是对它不利的事情,它完全不去做。
他指出,现阶段的协议主要是两个部分,一个是稀土出口管制要解除,第二是TikTok要卖出去。但美国并不是只是要这两样东西,重点是要中共开放自己的市场和公平贸易。中共当然就只会打模糊仗,一拖再拖,甚至到后来什么事都不做。
他认为,在这个前提之下,可能很多事情真的怎么谈都谈不下。
叶耀元表示,现在贸易谈判其实等于没什么结果。中共承诺给更多的东西,只要给不出来,就算是提出一些美国愿意接受的条款,它最后也不会认账的。
中共找美国“弱点” 为何也打不赢贸易战?
美中之间结构性对抗态势,使得相互依存成为一种弱点。美中的贸易往来,在过去曾经被认为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如今已经成为互相制裁的筹码。
叶耀元表示,美中两国甚至不是一般的竞争,不是小摩擦、小歧义,这是大国霸权之争,而且你死我活。在这种情况下,美中之间不会有太多信任感的,当两边都有这样认知的时候,双边的可预期、长久性的合作,从理论上来说,已经变得不大可能了。
在与美国的贸易对峙中,中共认为自己找到了对方的致命弱点,东施效颦模仿川普的极限施压,但所有这些方法都存在重大缺陷。
北京可以向美国公司施压,包括反垄断调查、限制好莱坞电影以及将一些美国出口商列入黑名单。但如果施压过猛,中国赖以就业和技术发展的外国投资将会蒸发。
此外,中国还可以打出稀土牌,但如果施压过猛,就会激励其它国家也效仿中共的做法,对采矿和加工提供补贴并采取反制措施。
最重要的可能是,北京忘了自己是以出口导向的经济体,中共过度使用制裁手段,会适得其反。
黄大卫表示,稀土作为反击工具短期内有效,但不断过度使用,会激励全球其它的替代与供应链的迁移,被贴上一个不可靠供应商的标签。
他说,对美施压过猛,外贸与供应链会加速订单外移,中国作为世界唯一供应体的日子将不再存在,制造业会出现未来的利润下降,也会导致在中国投资的资本跟技术进一步外移。
中共吹嘘制度优势 被指自己骗自己
最近一段时间,中共官媒和官员毫不掩饰地渲染其所谓的制度优势。《人民日报》评论称,中共有“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国一盘棋等制度优势,而“一些国家(美国)宏观政策短视化、来回翻烧饼”。
《环球时报》发表社论称:“当今国际形势下,一些大国政策频繁变化,这种‘不可预测性’给世界和平与发展蒙上了阴影。”
叶耀元表示,中共所谓制度优势在于说,是它透过政府强烈的控制经济,去逆资本主义市场,用计划经济式的方式来去发展自己的经济。
他认为,这种制度的优越性,其实就是自己哄骗自己、自己让自己开心而已。因为中国本身就具有经济成功的基础条件:足够多的人口、足够好的教育、足够多的资源,其它很多国家都没有这些。可最核心的问题是,当市场不是完全开放,就会没有效率;它(共产中国)不是民主政体缺乏监督,又会造成严重的贪腐。
叶耀元表示,中共所谓制度优越性,其实都是建构在中国人没有看过中国如果更为法治、更为自由的时候,会不会比现在更好的基础上。事实上,假设在“8964”时中国直接变成一个民主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叶耀元说,民主制度不见得没有效率,说民主制度没有效率是中共对于民主制度的偏见。台湾也是一个民主制度,日本也是民主制度,韩国也是民主制度,效率很高。
“因为中国没有自由,中国最一流的人才都出走了。真很厉害、真有能力,很少人会留在中国。”
在美中贸易战中,中共另一个宣传策略就是,中共认为中国人能“吃苦”,而美国人不能。
但是现在中国中产阶级感到厌倦,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认为“吃苦”纯粹无益,很多年轻人不是摆烂就是躺平,还有啃老。而且今天中国社会的情形,与上世纪80、90年代截然不同,当时中国人刚刚从文革的禁锢中释放出来,对中国改良尚存一丝希望。如今,没有人相信共产党可以自我改良,从三退(退党、退团、退队)大潮就可看出。
黄大卫表示,长期将老百姓吃苦耐劳的叙事,外推作为一个吃草都可以吃三年这种叙事,作为对抗持久战、不怕死的资本,忽略了中产阶级、劳工阶级对经济的预期以及他们个人利益的诉求。
叶耀元表示,中共政权的合法性一定程度上建立在民众对于中国经济成长的信心上,如果整个经济垮台,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就会一定程度引起变革情绪的出现。
他说,事实上政治学研究也说革命不能被预测。但这并不代表说,当经济一旦出现大纰漏的时候,不会产生来自群众对中共的威胁,甚至是来自共产党内部官员的威胁。他们也觉得这个系统再这样下去可能会两败俱伤,共产党这么庞大的一个组织,不可能说所有人都认为习道路是正确的。
黄大卫表示,对政治方面来说,你看柬埔寨的KK诈骗园区,没有外部的干预,柬埔寨政府不会清理那个KK园区;没有外部的干预,缅甸跟泰国也不会动手。
“北京一直说的境外势力,它最怕的就是境外势力。”他说,要改变北京的政治生态的话,西方国家或外国进行强力干预是能起作用的。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10/28/n1462523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