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2025年10月26日,中国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自9月以来遭遇数十年罕见的持续阴雨天气,秋收作物大面积发芽、霉变、减产。其中,产粮大省河南降水量创64年来同期最高纪录,农作物收成严重受损。当地农户表示,持续降雨不仅造成农作物品质大幅下降、农机作业几近瘫痪,更导致人工成本飙升数倍、农户收益锐减甚至亏损。
64年来最强秋雨:收获季变成“泥潭战”
河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自9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达408.9毫米,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2.9倍,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多。
河南省平均阴雨日数达36.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7.5天;平均日照时数仅104.0小时,平均每天不足2.2小时。许昌等地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多项气象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
持续的降雨让原本金黄一片的丰收景象变成泥泞沼泽。大面积花生、玉米等秋收作物因无法及时收割,出现发芽、霉变、根系腐烂倒伏等严重问题。
这场罕见的秋雨不仅毁掉当季收成,也对下一轮小麦、大蒜等作物的播种造成严重威胁。
农机全面瘫痪 人工费涨3倍 村民:累得想死
面对泥泞不堪的农田,往年常用的农业机械几乎全部失效。
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农户刘永利(化名)向大纪元记者描述了抢收的艰辛:“28亩花生全靠人工一棵棵拔出来,连续干了一个月,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每天靠止痛药撑着。作物发芽、腐烂特别严重,减产幅度相当大。”
机械无法下地,人工成本随之暴涨。刘永利说:“往年犁花生和摘果都是免费的,收秸秆的商家顺带就给干了。今年秸秆被雨水泡烂,没人要了,所有环节都得花钱请人。现在机械摘果涨到每亩200到260元,人工拔花生的日工资从往年80元涨到210元左右,就这还招不到人。”
高强度劳作给农户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刘永利提到,他的小姨夫承包了约40亩地,连续抢收后情绪几近崩溃,“累得直说还不如去死了,这样就什么都不用忙了。”这句看似极端的话,道出了农户在灾害面前的无力与绝望。
山东省烟台莱州市的情况同样严峻。当地农户郑云鹏(化名)告诉大纪元:“暴雨把玉米全泡在水里,积水深到腰部,根本进不去地。水里弥漫著作物腐烂的臭味。机械用不了,只能等着用水泵把水抽出去,然后组织人进地里一穗一穗手工掰。”

晾晒成难题 成本吃不消 种粮大户面临血亏
好不容易抢收回来,晾晒又成了新难题。刘永利说:“花生没地方晒,只能堆在家里客厅、甚至厕所,用电风扇、鼓风机24小时吹。但天天下雨,‘放地里发霉,不放地里也发霉’,最后品质还是下去了。”
各地虽然开放了闲置仓库、文化广场等场所供农户晾晒,但仍远远不够。部分农户只能自掏腰包,以每吨200元的价格使用粮食烘干机通宵作业。郑云鹏表示:“今年烘干厂都是24小时不停转,玉米水分太高,晾晒周期比往年长多了。”
成本的全面上涨让承包土地的农户面临严重亏损。刘永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承包40亩地为例,土地租金每亩500元,加上种子、化肥、叶面肥、除草剂、杀虫剂、夏天抗旱浇水费、人工拔花生费(日工资210元)、摘果费(每亩200元以上),还有装车运输费(往年免费,今年每袋10元),如果花生价格低于每斤4元,铁定赔钱。这还没算自家人的人工成本。”
他以父亲为例说明隐性损失:“我爸专门请了二十多天假回来浇水抢收,跟同事比少赚了一万多块工资。光人工费这一项,我小姨家50亩地就花了六七千块。”
产量品质双重打击:丰年变“空欢喜”
尽管部分地区因前期干旱后的恢复性生长使产量未必大幅下降,但作物品质的严重下降已成定局。(延伸阅读:河南高速收费站拦截上百台收割机 引发关注)
刘永利道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矛盾:“今年本来是个丰收年,花生个头大、籽粒饱满,结果大量作物收不回来。有些植株根茎都死了,拔不出来;能拔出来的,轻轻抖掉泥土,花生就全掉了,手里只剩根茎。”
据《期货日报》援引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河南花生发芽、发霉、黑筋、黄皮等品质问题明显增多,导致油料米比例上升,商品米比例下降,市场价格前景不容乐观。
刘永利回忆:“花生米价格最高的年份能到每斤5块多,但今年品质这么差,价格很难达到盈亏平衡点。”
山东省的玉米产量同样受到明显影响。郑云鹏提供了具体数据:“我家大约100亩地,每亩比去年少收200斤左右。有关部门说今年玉米大丰收,坦率讲,那更多是为了稳定人心,跟实际情况差距不小。”
此外,今年种大豆的农户损失更惨。刘永利透露:“大豆普遍发霉,市场价每斤只有4毛钱,连化肥和收割费都不够,种植户实际上是赔钱卖。”
安全事故频发 小麦播种延误 灾害连锁反应令人担忧
连阴雨天气下的抢收作业不仅效率低,还伴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刘永利讲述了一起惊险经历:“前几天我家车停在田边土路上装东西,开了不到200米就陷进去了。叫拖拉机来拖,拖了不到100米,后面的拖斗突然翻了。幸好拖拉机本身没翻,不然人可能被砸死,至少也得骨折。就算没砸到人,拖拉机水箱里的热水也能把人烫伤。这种事往年也发生过,我家邻居10年前翻车就摔断了腿。”
此外,还有农民在抢收过程中因吸入霉菌而中毒送医,凸显出极端天气下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
持续的降雨不仅影响秋收,也严重威胁下一季作物的播种。郑云鹏表示:“今年小麦播种已经推迟了,地里太湿,车根本进不去。虽然这几天天气转好,但地至少还得晒十天左右才能干到能种的程度。”
据陆媒援引农业专家的分析说,小麦播种的延误将直接影响明年夏收,可能形成灾害的连锁反应。这场罕见的秋雨充分暴露出当前农业生产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还很脆弱。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10/25/n1462346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