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七日】
2025年09月17日,在中共政府采用剔除在校生的修订统计方法后,中国8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从7月份的17.8%上升至18.9%,创下统计方式变更后20个月以来的新高。
中共国家统计局9月1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资料显示,8月青年失业率为18.9%,统计对象为16至24岁劳动力,不包括在校生。7月青年失业率为17.8%,8月数据上升1.1个百分点。
18.9%的青年失业率创下2023年12月改变统计方式以来的新高。
中国青年失业率在2023年4至6月连续三个月超过20%,6月更达到21.3%的历史新高。中共随即暂停对外公布青年失业率。
中共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公布2023年12月青年失业率为14.9%,恢复对外发布青年失业率统计资料。
官方称,2023年12月起对于分年龄组失业率统计进行调整,16-24岁和25-29岁失业率统计均不纳入在校生。
中国青年失业率不断创下新高,凸显当下的就业情势严峻。今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年增43万人,显示就业市场压力巨大。青年毕业生的“找工难”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做餐饮服务员、摆地摊、送外卖的新闻层出不穷。“全职儿女”这样用以掩盖高失业率的新名词也成为中国社会的流行词,待业在家的青年人被粉饰为“全职陪伴父母”,用以缓解社会矛盾。
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中国高校开始通过鼓吹“灵活就业”来美化数据。一位匿名的2023年毕业生告诉BBC,“以前大家找工作依赖校招或者春秋招,我毕业的时候没有工作,辅导员要我开一个抖音账号,然后在我的‘毕业去向’上写了‘灵活就业’。看,一个账号我就成了有工作的人,没工资也没关系。”毕业两年里,她换了两份工作,但都不令她满意,因此她一直是待业状态。
就业困境不仅蔓延至基层岗位和普通大学生,连顶尖学府的博士毕业生也难以幸免。浙江大学文科博士应届毕业生、30岁的女博主“自然卷卷”不久前讲述自己找不到工作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广传。她说,“我已经完全没有工作。我真的很想问,到底是谁在说‘985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一定很好找工作’。”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9/17/n14596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