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九月六日】
2025年09月06日,一提到意大利“水都”威尼斯,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运河上有船夫划船的画面,但该市的象征其实是一个被称为“威尼斯之狮”(Lion of Venice)的青铜翼狮雕像。有研究显示,这个长了翅膀的狮子雕像可能是在中国唐朝制造,随后经由丝路传入的。
据生活科学(LiveScience)网站报导,长久以来,“威尼斯之狮”一直耸立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Piazza San Marco)的一根柱子上。它在13世纪60年代初期成为威尼斯的官方象征,但其确切起源尚不清楚。
意大利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威尼斯之狮”是一千多年前在中国制作的雕像,与唐朝(西元618年-907年)的镇墓兽有共同的特征,可能在13世纪由探险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的父亲通过丝绸之路进口到意大利。
这项研究的报告撰写人之一、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考古学家维达尔(Massimo Vidale)在声明中说:“威尼斯是一个充满谜团的城市,但其中一个谜团已被解开——圣马可广场的‘狮子’来自中国,而且它走过丝绸之路。”
研究人员对取自这个雕像不同部位的9个样本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并利用质谱法确定了金属中铅同位素的比值。
研究人员表示,像青铜(铜和锡的混合物)这样的金属合金含有少量的铅,铅原子的变化可以指出铜的地质来源。
藉由将“威尼斯之狮”的铅同位素比值与全球参考资料库进行比较,研究人员将该青铜器的产地范围缩小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该地区拥有铁、铜、锌和黄金等重要矿产。
研究人员说,“威尼斯之狮”源自中国的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该青铜器的一些奇特风格。它看起来不像于11至14世纪在欧洲发现的其它中世纪狮子雕像。
研究表明,“威尼斯之狮”确实与唐朝的艺术作品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尤其是镇墓兽。这种大型雕像通常拥有类似狮子的口鼻、鬃毛、尖耳朵、犄角和凸起的翅膀。“威尼斯之狮”就具备其中几个特征。
研究人员认为,“威尼斯之狮”的出现可能与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弟弟有关。他们在13世纪穿越丝绸之路,建立贸易站,最终抵达现今的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的宫廷中度过了4年。
当时威尼斯共和国(Republic of Venice)势力强盛,控制东方贸易路线,其标志是一只栖息于水面上、长着翅膀的狮子,象征威尼斯对海洋的统治。
研究人员推测,也许波罗兄弟在中国发现的镇墓兽雕像符合他们心目中的狮子形象,于是将这个雕像拆开运回威尼斯,再委托当地的工匠将它重新改造成如今的样貌,作为威尼斯的象征。
“威尼斯之狮”并不是一直都待在威尼斯。法国军事家拿破崙在1797年击败威尼斯共和国后,曾将“威尼斯之狮”移至巴黎。直到1815年,这个受损的雕像才被运回威尼斯,并由当地的雕塑家修复。
上述研究成果于9月4日发表在《古代》(Antiquity)期刊上。
大纪元此前报导,在威尼斯随处都可见到带翅膀的狮子。传说中传教士圣马可梦到这个带翅膀的狮子。他在梦中得知,将来他会被葬在威尼斯。由于圣马可曾经到威尼斯传教,威尼斯人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移。
在西元828年、圣马可过世800多年后,威尼斯人把他的骸骨从埃及带回威尼斯,埋葬在圣马可广场的圣马可大教堂里,并把圣马可封为威尼斯的守护圣人。而这个带翅膀的狮子从此代表圣马可,成了威尼斯的标志。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9/6/n145887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