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八月五日】
2025年08月05日,近十年来,中共当局在南海区域利用不跨越战争门槛的“灰色地带”战略,包括海警船的“非军事”挑衅、军舰巡航、填海造岛和干扰他国油气开采等,恐吓和威胁周边国家,试图改变区域现状。但是2021年以来,北京在南海的行动不断受挫,这种“灰色地带”战略已不再奏效。
中共在南海的恐吓战略失效
2016年,荷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PCA)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裁定北京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无法律依据,并认定中方在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的活动违反国际法。
中共拒绝承认该裁决,持续在南海加强军事与海警部署,进行控制与恐吓行动,尤其针对仁爱暗沙与黄岩岛等争议区域。
然而,近期这些威胁恐吓并未奏效。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史蒂夫‧科勒(Steve Koehler)上将6月17日在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共)的压力并未奏效。它未能让东南亚的主权声索国屈服、放弃其主权权利。”
科勒列举了过去一年北京对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特别是菲律宾的骚扰与暴力行为,但在每一次事件中,东南亚国家都拒绝退让。
中共“灰色地带”战略 施压南海
据美国军事智库期刊《War on the Rocks》报导,2012年底,中共采取行动,迅速占领长期由菲律宾控制的黄岩岛;2013年,中共党魁强调要成为海洋强国。这两起事件被视为北京南海战略的转折点:中共当局从此更加积极,想要控制南海。
然而,中方目前对南海的控制没有进展,在部分区域还出现倒退。如今,在具有战略意义或经济价值的地点,东南亚国家愿意冒一定风险与中共对抗,他们发现,面对北京的灰色地带压力,他们确实可以挺住。
中共在灰色地带策略上节节失利,但迄今仍不愿让情势升高到使用致命武力。中共指挥官受命,避免使用军力,却对东南亚国家施加越来越危险的“非致命”战术,例如冲撞、高压水炮、致盲雷射与声波装置。一旦未能奏效,中共会局部降温,但不久又在其它地方重启同样的模式。
东南亚各国反击中共压力
油气勘探是近期东南亚国家反击中共压力的重要范例。
2021年下半年,印尼在南海南端的Tuna油气区域进行探勘,中共首次派出海警干扰印尼。雅加达则派出海警与海军舰艇保护探勘行动,僵持三个月后,印尼如期完成钻探。
2024年10月,印尼又在邻近区域启动新一轮钻探,结果仍然一样:中共部署海警、印尼也部署护航船队,钻探如期完成。
2021年,越南也加大反击力道,批准在万安滩(Vanguard Bank)附近的南昆山油气田(Nam Con Son field)进行钻探,该区供应胡志明市大量电力。中共海警前往骚扰,越南派遣舰艇护航,作业如期进行。
中共海警现在几乎每天都在万安滩巡逻,监视南昆山与Tuna油气区域的持续开采,然而,中方在这些努力中毫无所获。
马来西亚则在南海拥有规模最大、最赚钱的离岸油气产业。自2013年底开始,中共海警就持续在卢克尼亚暗沙(Luconia Shoals)一带骚扰相关作业。
虽然中方在2020年成功干扰了马国在大陆棚上的钻探,但马来西亚国营石油公司Petronas近年在Kasawari油气田(Kasawari Gas Field)展开积极扩张。中共透过海警每日巡逻加上外交信件施压,但马来西亚顶住压力,仍然在2023年钻了创纪录的25口离岸油井,2024年再钻15口。
不再迎合 菲律宾对抗中共压力
菲律宾曾多年迎合中方要求,但2022年7月小马科斯总统上任以来,菲律宾开始采取较坚定的立场,重新强化海军与海警在争议水域的巡逻,一遇骚扰也会对外公开。
这种立场的转变,导致中菲两国间出现更频繁的冲撞、拦截、水炮与雷射等武力升级行动。然而,菲律宾仍未退缩。
从2023年2月到2024年8月,中方海警与民兵试图封锁仁爱暗沙(Second Thomas Shoal)。菲律宾的登陆舰“马德雷山号”(BRP Sierra Madre)就在那里,菲方判定该舰急需维修,因此开始运补材料,中方则以此为借口实施封锁。到2023年12月,周边地区的中籍船舰数量增加到约50艘,战术愈发暴力。
后来在仁爱暗沙演变成每月一次以上的实际冲撞行为,有时是数艘中籍船舰联手行动,针对菲律宾军民船舶。中共海警还使用高压水炮从左右同时夹击,造成菲方船窗破裂、船员受伤(包括一位上将)与引擎损坏;中方也使用雷射与声波装置,使菲国船员短暂失明与迷失方向。但尽管如此,菲国每月的补给任务都成功完成。
2024年6月,这种灰色战术升级到新高点。菲律宾海军使用刚性充气艇(RHIB)绕过中共封锁,为马德雷号补给。中共海警派出自家的充气艇冲撞菲方船只,甚至出现持刀与其它武器威胁行为,一名菲律宾水手在两艘船之间被夹断手指。
在这次事件之后,中共意识到这种“非致命”的灰色战略已经走到极限,如果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会介入冲突,一切将无法收场。此后,中菲达成临时协议,仁爱暗沙局势降温。菲方已完成修舰任务,达成目标;北京则毫无斩获。
北京战略造成反效果 印太区域联盟扩张
中方在仁爱暗沙的行动反而加速了美菲同盟的重整,这次对峙也促使菲律宾更积极地融入区域安全架构。马尼拉与东京在2023年7月签署《相互准入协议》(RAA),双方允诺共同进行军事训练与演习。随后,菲律宾与纽西兰、加拿大于2025年初也完成类似协议;与法国的协议即将签署。
目前,一个新的三方安全同盟(美日菲)已形成,美、澳、日、菲还组成了一个印太四边安全联盟“小队”(Squad)。外交上,马尼拉藉由自身遭到中共胁迫的经历,成功说服美国等28国公开呼吁北京遵守2016年海牙仲裁裁定,放弃不合法的海事主张。
此外,8月4日开始,印度和菲律宾首次在南海高调举行联合海军演习,令中共跳脚。与以往的海军间活动(例如联合航行、过境演习和海上伙伴关系演习)相比,此次印度和菲律宾海上合作活动旨在提高部队互操作能力,并在菲律宾与中共冲突期间展现对菲律宾的支持。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8/4/n14567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