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评论 » 分析:中共育儿补贴隐藏的目的
分析:中共育儿补贴隐藏的目的

【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2025年07月31日,(7月28日)中共正式公布《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名子女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人民币,下同)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这区区每月300元的补贴,能否真正缓解中国年轻家庭在生育和养育子女方面面临的重重压力?

多位身处大城市的年轻人现身说法,共同揭示了这场涉及千万家庭命运的“生育生死局”。观察者剖析了中共此政策首次从“投资于物”转向“投资于人”,除了试图激活低迷的生育率和经济活力外,更深层的目的。

社会的“拧巴”现实 嫌新生儿少 嫌大学生多

针对官方公布的《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博主“侃见”指出,中国当前存在一个“拧巴”的现实:“一千万新生儿嫌少,一千万大学生嫌多。”他质疑,既然鼓励生育是为了未来的劳动力,为何当下每年千万大学毕业生却面临严峻的就业困境?

他说,大学生的家庭为其教育投入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理应获得“体面的工作、合理的薪水”。但随着经济下行,以及房地产等传统吸纳大量就业的行业“集中爆雷”,社会就业岗位不增反缩。

这种困境在年轻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浙江大学文科博士“自然卷卷”的经历就是写照:30岁的她,即使是985名校毕业,也难逃失业困境,曾经能进的大厂现在完全没机会,小公司嫌她学历高性价比低,她感叹“现在的工作怎么会这么难找?”

分析:新生儿是社会的“纯粹资产”与“绑定式消费”

博主“侃见”将新生儿定义为社会的“纯粹资产”。他们“不提要求,不谈条件”,从出生起就是“优质消费者”,能立即拉动几十个产业链,如奶粉、尿布、童装、玩具、早教、幼儿园、学区房等。

这是一条长达18年甚至20年的“绑定式消费链”,即便中途补贴停止,消费也无法停止,“总不能把孩子塞回去”。

博主引用数据强调新生儿的巨大消费潜力:全国养育一个0到17岁孩子的平均成本约53.8万元,算上大学更高达68万元;若在一线城市,上海养育一个孩子到17岁的平均成本高达101万元。他戏称孩子是“四脚吞金兽”,养一个孩子相当于在四五线城市贷款买一套房。

然而,这份“纯粹资产”背后的养育成本,却让无数家庭望而却步。

大V、腾讯新闻特约作者“鹏友圈”采访了几位未生育和已生育的、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听他们诉心声。

在北京工作的私企白领李燕,即使过了35岁仍不敢生育,原因就是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不稳定的工作环境。她与丈夫近万元的房贷已让家庭捉襟见肘,丈夫疫情期间被裁员更让收入不稳。她担心生孩子后经济压力倍增,更怕产假导致失业。双方父母年迈体弱,无法提供照护,让她对育儿支援“心里更没底”。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施诗,则亲身经历了生育过程的艰辛与高昂代价。由于公立医院建档困难,她选择了私立医院。然而,不到27周就早产、孩子在保温箱度过一个月,导致她自费高达30多万元,而正常生产可能只需数万元且有医保报销。即使想转到公立医院以节省开支,也无处可转。她面对每天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账单,“都已经麻木了”。

媒体工作者王晨在生完孩子后发现,即使有社保报销,真正的花销和难题才刚开始。为让公婆来北京帮忙带娃,王晨家这对小夫妻不得不额外租下一间每月近3,000元的合租房,在还房贷的同时又背上沉重租金。她心酸地看着父母晚年还在大城市与人合租。当婆婆生病无法照看孩子时,王晨请育儿嫂每月费用高达6,500元,几乎占其一半工资。她也发现,针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稀缺且费用高昂,加上夫妻俩频繁加班,难以接送孩子,让她感叹“不要再生二胎”。

育儿补贴背后的目的:社会维稳的工具

博主“侃见”深入分析道,此次育儿补贴的核心逻辑是高层希望通过“让普通人生孩子来促进消费、激活经济”。而更深层的目的则在于:孩子是家庭的“软肋”,也是最好的“社会维稳工具”。

他说,非父母比父母更容易犯暴力犯罪。在中国经济下行、社会恶性事件频发、维稳经费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孩子能让成年人不敢“乱来”,从而“稳定社会预期”。他认为,在财政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政府仍推出这项补贴,足见其对“稳住社会”的重视。

一场“社会博弈”的开始 年轻人手中的“筹码”

博主“侃见”直言,一年3,600元的补贴对于刺激生育而言“杯水车薪”,这只是中共高层的一次“尝试”。

他将中国社会结构比喻为“金字塔”,塔尖是少数权贵,塔基是广大普通人。过去四十年塔尖积累大量资源,塔基所得有限,导致贫富差距巨大。然而,“金字塔的稳定靠的是塔基”。

他认为,当塔基不稳时,塔尖才会真正考虑将资源分给塔基。在这种“社会博弈”中,身处“塔基”的普通人最大的筹码就是“我们自己”。如果面对这点补贴选择“不生”,那么政策就可能继续调整,提高补贴额度或延长补贴时间。博主强调,能争取到多少好处,取决于“塔基的人是不是足够团结”。

他最后总结:“国内现在的一个情况并不是家庭需要孩子,而是社会需要孩子,塔尖上的人需要孩子。”

中共国务院近日宣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举措,在博主看来,正说明“塔尖”确实着急了,这让身处“塔基”的普通人,在日益严峻的就业与生活压力下,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好处。然而,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仍充满未知。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7/31/n14564521.ht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