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四月十七日】
2025年04月17日,随着美中关税战不断升级,出口导向的中国中小企业正面临生存危机。从生产假睫毛的代工厂到出口铝门窗的中型工厂,再到义乌国际商贸城的零售商户,他们不是停工观望,就是苦撑价格战,利润几近于零。业者直言,在当前外需疲软、内卷加剧的多重压力下,如何活下去已成为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中美关税战阴影下,中国外贸企业正经历一场空前的洗牌潮。
出口小企业处于停工状态
位于山东青岛平度市一家假睫毛生产工厂老板赵详(化名)告诉大纪元记者,全球80%以上的假睫毛产自平度。他的工厂为大企业代加工,属于出口产业链的一环。
他说,“几年前市场好的时候,我们每个月的纯利润能达到5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但最近生意不行了,现在特别卷、特别卷,让人特别发愁。”他说,竞争激烈,投入一两百万办厂,却看不到回报,“最近一周,我们一直处于停工状态。”
尽管赵详在韩国、东南亚和迪拜等地仍有部分客户,他希望能透过他们的人脉继续销售产品,但目前收效甚微。他也曾尝试寻找当地直播主合作带货,但对方开口就要10万元合作费,让他不敢轻易投入。
广东老板:如何活下去是迫切问题
在广东佛山经营铝合金门窗工厂的李先生也面临类似困境。他的工厂有近40名员工,年营业额约3,000万元人民币,但近来订单锐减。
李先生对大纪元表示,最近两个月,尤其是清明前后,很多实体工厂都很难熬。我们“一天做一百多扇门,是不赚钱的,得做到两百多扇门才有利润。”李先生坦言,订单不足产量就上不去,别说盈利,还可能倒贴成本。
他指出,自从美中关税战开打,许多原本专做出口的工厂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为了把工厂撑下去,只能在内销市场上打起价格战,导致内部竞争加剧,都在内耗。“现在很多工厂根本卷不动了,但还是在硬卷,最后只会把自己卷死。所以不管做什么生意,不要认为靠价格低就可以做下去”。
“在当下恶劣的大环境下,工厂的重点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怎么活下去。”他说,能生存下来、有订单,就是最大的安慰。
他还说:“我估计今年下半年如果关税战维持,产业将大洗牌。”
义乌国际商贸城店家观望、惶恐
义乌是浙江省直辖县级市,其小商品市场被誉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博览会与广交会、华交会并列中国三大贸易展会。然而,面对关税战不断升级、外需萎缩与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义乌难逃厄运。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关税战使出口美国商品成本增加,义乌国际商贸城商家不少来自美国大额订单先缓发;等待美国仓库存货消化完。通过涨价应对关税是许多店家的选择。
义乌国际商贸城体育用品公司经营人吴晓明表示,足球为其主营产品,由于加征关税的冲击,目前不少国外客户对于后续订单尚抱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下单,国内市场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企业还是得靠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义乌的工厂前老板范先生曾经管理一百多名员工。他对大纪元记者表示,关税战带来的冲击是全面和深远的,义乌作为浙江最大的外销基地,受影响尤其严重。“可以说每个人都受到影响。”
“现在外销美国的订单全没有了。本来经济环境就不好,还要不断报复美国。义乌各行各业都受波及。中国经济感到悲观、惶恐的人很多。”
范先生认为,美中经济战不会很快结束,这对义乌外贸商的打击太大了。中共的制度是害人的制度。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4/17/n14484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