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二月十九日】
2025年02月19日,中国新年假期过后,大陆社交媒体上不少网民发帖称遭央企、国企裁员。专家表示,央企爆裁员潮有经济恶化的原因,但重点在于权贵们对这些产业领域的利益重新瓜分,也就是所谓的“权力和利益的调整”,由此会带来中产崩溃及加剧社会动荡。
年后央企国企裁员信息网络纷传
中国新年长假刚过,各地陆续复工,社交平台不少网民发帖或自媒体发文,披露自己或朋友被央企裁员,其中建筑行业似乎成了重灾区。
2月19日,一个聊天记录显示,中建八局将裁员。

有网民发视频说,某央企工程局在工作群中发布通知,本月管理人员不发工资,并且将开启末位淘汰制。网民质疑,即便是央企工程局也很难在行业寒冬中置身事外,“活下去”成为所有工程企业的共同目标。但是为什么行情好的时候企业将大把利润收入囊中,也没给基层员工升职加薪,却在行情不好的时候要求基层员工和企业一起共患难?说是提质增效,但刀子为什么总是先落在基层身上?

有网民发视频文字表示,2025年“下岗”潮来袭,建筑行业将成重灾区。而在中国大陆,失业通常被官方表述为“下岗”。

2月8日,博主“莹莹在北漂”发视频表示:“年后上班的第一天,就收到公司要裁员的消息,没想到国企也会裁员,我是24年年底入职,满打满算工作一个半月,我成为我们部门最可能被裁员的人,家庭的开支老公一个人的工资负担不起,30+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真的失业不起。”

一个帖子说,自己在央企工作,刚刚接到裁员通知,给了3个选项,要么给赔偿被辞退;要么劳务合同改成派遣,没有企业年度奖金;要么发最低工资,自己再去找工作。但这三个选项不知道选哪个,其实哪个都不想选。

博主“学霸卷卷”发布视频说,完全没有想到,2025年找工作比2024年还要难。前几天,她一个浙大的朋友说,他们整个部门都被裁掉了。“他从毕业的时候,就在这家央企里面工作,我们大家都以为这是一个铁饭碗,但是谁能想到,直接通知他30天内必须找到新工作,他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央企的工作都能这么不稳定”。
这名博主表示,其实从2024年开始,国企央企裁员的消息就非常多。比如像南方电网缩编,多个部门直接砍掉。还有某国有银行取消了60%的扩张计划,去年才入职的应届生,今年成了被裁员的对象。
博主说,“过去大家都觉得,国企央企进去就能躺平,结果现在裁员比大厂还要狠,所以2025年找工作,不能再只看公司名气了,还要看这家公司到底能不能活下来。”
有贵州网民发视频说,“我今年35岁,贵州某国企员工,上岗10年,最近单位说去年效益不好,要裁员,可以补发8个月工资……”

官方曾预告今年以“末位调整”等为名裁减国企员工
大纪元记者尝试向一些博主了解涉及裁员是哪一家国企或央企时,对方没有回应。
中共官方与此相关的信息能够印证裁员。中共新华社2024年9月27日报导,中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当天表示,国有企业到2025年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2024年底,中共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也在一个“国企改革”会议上表示,要在2025年底前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国资委正在研究制订相关工作指引。
按官方资料,所谓“末等调整”一般指用人单位根据员工绩效成绩,对于处于末等的员工进行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等调整,包括降级、降职、免职、调整工作岗位、待岗培训等形式。不胜任退出,则是指员工在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企业通过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实现员工退出。
自媒体“百姓闻世界”1月9日发文表示,2025年国企裁员降薪、劳务派遣不再续约、编制压缩等一系列措施已经开始执行,体制内的“铁饭碗”似乎不再那么铁了。
文章提到,去年冬天和老同事小王闲聊中,对方提到单位要求所有劳务派遣员工主动递交辞职报告,不递交的就等着合同到期不续签,连补偿金都没有。他一脸无奈地说:“我知道这场裁员风暴来了,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大家也没准备好。”
据称,小王所在的单位内部悄然启动了缩减编制的计划。原本技术部门的10个编制岗位,现在已经塞进了15个人。而领导们也玩起了“花活”,把五个人借调到子公司挂职,表面上看,编制没变,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为未来的缩编做准备。小王说,“我们单位的人工成本,去年已经占到了总成本的45%。”
专家解读央企裁员:经济恶化及权力利益重整
对于中国大陆出现央企、国企裁员的消息,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对大纪元表示,央企裁员是经济恶化的结果,但重点不在经济恶化,而在于所谓的“权力和利益的调整”。
“经济下行确实是直接诱因。过去几十年,央企靠的是政府补贴+垄断行业优势+金融支持,但现在政府财政紧张,钱没那么多了,市场竞争也更激烈,央企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为了维持财务稳定,裁员成为必然。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央企内部的权力和资源重分配。”他说。
黄大卫进一步说,中国的央企更像是半政府机构,人员编制和资源分配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力量影响。现在裁员潮的发生,很可能是某些势力在重新掌控这些企业的资源分配,淘汰掉一部分旧的人马,为新的派系腾出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后,一批号称习家军的人马占据中共各大领域要职,当局打着反腐的名义,在各个经济利益地盘发动了人事大清洗。
黄大卫还说,央企裁员也并不意味着效率提升,而是资源向更“核心”群体集中。普通人的工作被砍掉,但高层和关系户不会受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央企裁员的同时,高管收入反而上涨。这不是优化结构,而是在收缩的蛋糕里,保证自己能拿到更多的份额。由此,央企会变成一个更小但更封闭的利益圈,最终的央企成为更纯粹的“权贵俱乐部”,只有特定关系户才能分到红利。
博主“中原邑”2月8日发布视频介绍的情况,似乎呼应了黄大卫的分析。他说自己工作了四年的央企裁员,他被无情的抛弃了。他表示,早在2023年12月和2024年3月就遭到两次无理由辞退,被裁员的原因主要是高层领导发生变动,没有关系的员工就成了被裁员的对象。
分析:央企裁员潮让中产崩溃 加剧社会动荡
黄大卫说,对普通职工来说,央企铁饭碗彻底破灭了。未来更多年轻人可能不会再把央企当成长期饭票,而是短期捞一把就跑的地方。他相信短期内裁员潮会继续,甚至可能蔓延到公务员系统,中产阶级信心进一步崩溃,社会倾向动荡,当局更难控制。
“央企裁员和民企倒闭、外企撤资是一个连续的信号,说明经济体系的‘稳定层’已经开始松动。一旦央企都不安全了,那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就彻底崩了,这会影响消费、投资甚至出生率。”他说。
黄大卫表示,央企曾经是政府维稳的重要工具,给大量人提供稳定就业,避免社会动荡。但现在裁员潮来了,这些被裁的员工一旦在社会上形成新的不满群体,政府的社会管理难度会大幅上升,而当局可能会有更多限制言论和管控舆论的措施出台。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2/19/n14440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