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二月四日】
2025年02月04日,随着劳工薪资上涨、地缘政治风险增加,加上中国发生了一系列“仇日”暴力事件,促使许多日本企业调整了在中国的运营方式,在华日本人数也随之不断下降。据统计,2024年在中国逗留三个月或以上的日本人已降至不足10万人。
据日本外务省最新统计(PDF),截至2024年10月1日,在中国逗留三个月或以上的日本人共有97,538人。这是20年来旅居中国的日本人人口首次低于10万人。与2023年相比,该数字减少了4.2%,且已连续12年呈下降趋势,同时也使得旅居澳大利亚的日本人数量正式超过旅居中国的数量。
据《日经亚洲》报导,在这12年中,北京的日本人口减少了约60%,大连则减少了约50%。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旅居中国的日本居民人数一度激增;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中国设厂以利用廉价劳动力,2003年中国曾拥有全世界第二大的日本人社群,甚至超过巴西。
转折点出现在2012年,当时日本向国内民众募款,希望从私人手中购买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台湾称钓鱼台列屿)。最终,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以20.5亿日元从栗原弘行手中收购了尖阁诸岛中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并于同年9月11日完成付款和登记。此举在中国引发了大规模抗议和对日本产品的抵制,日资工厂也遭到袭击。
2020年至2022年COVID-19大流行期间,中共实施了严厉的出行限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此外,中共还拘捕了多名日本公民,指称他们涉嫌从事间谍活动。2023年7月,中共修订的《反间谍法》生效,进一步扩大了对间谍行为的定义,许多专家批评,该法形同是北京的“整人工具”。这一连串事件,使日本公民对安全问题日益感到担忧。
中共长期煽动的仇日爱国主义,加上中国经济下行,也让在华日本人面临比以往更高的风险,成为部分中国民众宣泄不满的目标。2024年,在深圳和苏州发生的致命持刀袭击事件中,日本儿童成为攻击目标,导致越来越多在华日本员工选择举家回国。
部分日本企业已开始警告员工不要携家属一起出差或旅居中国。一位在中国工作的日本制造商员工告诉《日经亚洲》:“我们公司最近通知驻中国的员工,原则上应该单身赴任。”
此外,部分日本企业也难以找到愿意赴中国工作的员工,导致目前驻华的日本员工返国后,只得将职务转交给当地员工。
尽管目前双边关系似乎出现回暖迹象,但仍有越来越多的日企开始撤离中国。
中国工资上涨、内需不足也是企业撤离的重要原因。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一项调查(PDF),许多在华日企业绩明显恶化,预计在中国、香港扩张业务的公司数量正创下历史新低。有42.2%的受访企业认为,对未来的信心已恶化,这已是连续第三年超过四成日企信心受挫。
谈到在中国运营面临的困境时,企业普遍提到了中国内需不足、本地企业竞争激烈以及工资上涨的压力。《日经亚洲》引述一份调查指出,在广州,日企工厂工人的平均月薪已从2005年的100美元增至2023年的721美元,远高于2022年曼谷的385美元和河内的250美元。
根据日本外务省数据,拥有中国据点的日企数量已从2019年的32,887家下降至2023年的31,060家。未来,随着中国人口持续减少以及经济困境加剧,中国消费支出可能进一步受到挤压,降低外资企业投资与经营据点的意愿。
此外,随着赴中国任职变得不再热门,学习中文的日本人数也在减少。参加中文语言认证考试的人数自2012年以来下降了34%,至2023年约为50,000人。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2/4/n14429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