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
2025年01月22日,中国消费不振加上内卷竞争,令餐饮业的寒冬持续。数据显示,中国去年有近300万家餐饮门店歇业,创下新高。有分析更指,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迎来一波更猛烈的关店潮。
最新数据:去年近300万家餐厅关门 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餐饮产业媒体“红餐网”日前报导,过去一年歇业的餐厅类型涉及广泛,涉及正餐、茶饮、咖啡、烘焙、火锅、甜品、自助餐和烤肉等各大品类。许多餐厅更传出破产、跑路、欠薪或被讨债等负面消息。统计资料显示,过去一年,中国近300万家餐厅关闭,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位于北京的意大利餐厅Opera BOMBANA曾是名流云集的用餐场所,却在经营11年后,于去年4月倒闭;上海有米其林三星主厨坐镇的L’Atelier 18于去年初开业,到去年年中就倒闭了;还有被视为“深圳最难预定牛排店”的牛排馆燃扒房Steak house也被曝歇业,有消费者称人民币逾1000元的储值都还来不及使用。
更多品牌选择大幅缩减门市数量或退出中国市场。连锁饮料店“厝内小眷村”颠峰时期曾开出近500门市,截至去年12月初,只剩下不到50家店;连锁火锅店“哥老官”的门市数量从鼎盛时期的100余家,减至60余家;日本摩斯汉堡则在去年6月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关闭6家门市。
业内人士:今年上半年可能还有更猛烈的关店潮
报导分析,以需求层面来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中产阶级资产缩水,大部分消费趋于理性务实,追求性价比高、具刚需的餐饮。客流量明显下滑,再加上居高不下的经营成本,网红餐饮店和高端餐厅以及一些不是刚需的餐饮就会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陷入困境。
从行业层面分析,据统计,目前中国人口数与餐厅数的比例是1000比7,在世界排名第一。这个数字显示中国的餐饮已严重供过于求,加剧产业内卷,自然会出现淘汰的情形。
报导认为,无论是完全退出还是大规模关店,都遭遇共同的难题。
“民食之本”创办人欧峰指出,中国的餐饮行业在经历快速成长后,目前进入到衰退过程,如果今年经济有所好转,到了年底餐饮行业也会好起来,但在此之前,餐饮行业的大洗牌仍是必然,今年上半年可能还会迎来一波更猛烈的关店潮。
中共极端防疫 引发店铺生意惨淡
三年疫情中共采取极端防控和封城等措施,导致许多店铺的生意惨淡,大批店铺关门。2022年有报导说,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的商场出现大量空置,超过警戒线,将出现关店潮。
进入2023年以来,各地餐饮行业的生意比往年更难做,大街上关门转租的店面越来越多,餐饮市场寒气逼人。
当年11月,大陆专业餐饮网站“红餐网”实地走访了广州多个商圈、街区,同时采访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等各地餐饮人,发现当时餐饮市场的真实温度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寒气逼人。
素有广州“茶饮一条街”之称的天河南一路,该街区正在转租或者招租的茶饮店就有6家,还有3、4家正在围挡的门店。
广州消费者momo(化名)常去的江南西是广州热门商圈之一,周边有不少大型商业综合体,人气一直都很旺,她说,“真的被‘江南西’的倒闭速度震惊到,星期一还去吃的螺蛳粉,星期六再路过已经在搬设备了。”
她还说,日前路过时发现,8月已经关店的一家螺蛳粉店至今还空着,无人接手。
江南西沿路直走,2公里长的路,有十多家门店关店歇业,包括卤肉卷店、炸鸡店、泰国菜店、猪杂粥店、烧烤店等等,关门的店大部分是单体小店,也有少数是连锁店。
更令人感到寒意的是那些连排倒闭的餐饮店,比如,连排的4家餐饮店,只剩中间一家小吃店还在营业,其余3家店均已关门。
报导说,市场寒意不止表现在广州,深圳、北京、成都、贵州、长沙……各地的餐饮市场都不容乐观。
福建一家卤味快餐店2023年11月关门,店主表示,“4月盘了一个店铺,五十多平米,月租7,000元(人民币,下同)。每天营业额就600、700元,扛不下去了,只能转让。”半年亏了近20万元,最后转让时,店里的设备才卖了约5,000元。
文章来源: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1/22/n14419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