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孔子学说对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及近代民主亦有显著的影响。图为1687年巴黎发行的《孔子生活与成就》一书,Prospero Intorcetta著。
【大纪元2017年03月22日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引用以赞美一个人,并且说:“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个人是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人敬称他为孔子或孔夫子。孔子生活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纲常紊乱、礼崩乐坏的扰攘时代,因人品、思想、学识而深受时人敬仰,也是历代圣贤尊崇的“万世师表”。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诗经》、《尚书》、《礼乐》、《春秋》皆由他删定,他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
孔子教学图(公有领域)
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对世界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邻近中国的日本、韩国、越南,孔子同样享有崇高的地位;在西方,孔子学说对于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及近代民主亦有显著的影响。可以说,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曲阜有三孔
孔庙
孔子在世时已经名满天下,公元前478年,73岁的他去世后,当时的国君鲁哀公亲致悼词,并令立庙,“岁时奉祀”──每年按时令祭拜,以示尊崇与怀念。
孔子原来住过的三间房屋,因而成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并收藏了他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这是世界上第一座孔庙,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座名人纪念馆。这座孔庙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市,在历史上有极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千百年来,它经历了15次大修、31次中修、数百次小修。“孔庙三间”发展成为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成为中国最负盛名的三大建筑群之一,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古建筑三宝。
曲阜孔庙大成殿(Gisling/维基百科)
孔庙除了东方风格的庞大建筑群,还有数以万计的文物,集历代帝王的手迹、大量的石碑、匾额、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时间悠久、保存完整。
东汉时期,曲阜孔庙已经有守庙官,庙中有石碑;东汉末年的战乱为孔庙带来了破坏,魏文帝曹丕得知后下诏修葺;539年后,在孔庙中设立了孔子和十位弟子像。
隋唐以后,孔庙渐渐扩大,因为朝廷重视儒学,对孔子推崇有加,隋朝和唐朝对曲阜孔庙都进行了大规模、多次的扩建。唐朝唐太宗治下,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也修建了孔庙,各州、县也必须建孔庙,孔庙从此成为全国分布最广的礼制庙宇。各地的孔庙称文庙,只有曲阜的和北京国子监的称为孔庙。
明代共重修、扩建孔庙21次,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为端正人心,都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明弘治年间孔庙遭雷击,明孝宗下令重修扩建,为清朝的孔庙扩建奠定了规模。
清朝修缮孔庙14次。1724年孔庙又遭雷火焚毁,雍正帝亲自下令按皇宫的规格重修,派出大臣到曲阜监工,为工程备办的祭器仪物,也亲自过目。历时六年耗银15.7万两的重修,使孔庙规模更为宏大。
孔林
上古时代的墓葬,是“有坟无墓”,所以最初时,孔子墓地并无筑土成坟,只有石碑两座,有孔子的弟子们为老师守墓。此后孔子的后裔相继在旁结塚而葬;其子孔鲤、其孙孔伋都安葬在此。
随着历代朝廷不断颁赐祭田、墓田、增建殿堂,到清代,墓园面积扩大至3,000多亩。这片庞大的墓群称为“孔林”或“至圣林”。
孔子在曲阜孔林内的墓地,墓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Rolf Müller/维基百科)
孔林里千年柏树林立,林道尽头为牌坊“至圣林”。万木掩映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有一批著名的汉碑,还有大量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是名副其实的碑林。孔子墓前立有明代“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林墙周长5591米,里面有孔家氏族坟冢万余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
孔府
曲阜孔庙的西侧,是孔府,也称衍圣公府,孔子后裔的府第,位于孔庙之西。衍圣公是朝廷授予孔子嫡裔子孙的世袭爵位,其职责是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务。
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府(公有领域)
孔府是我国现在唯一一座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最早只有三间宅子,伴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子孙的繁衍,孔府逐渐扩大成形。孔府中每一处建筑都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保存着最完整的私家文书档案近30万件。
孔庙、孔林、孔府统称曲阜“三孔”,是儒家的圣地,正统文化的表征。
祭孔和重德
祭孔
几千年来,孔庙是人们纪念孔子的地方,保存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印记。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这座孔庙里以牛、猪、羊三牲俱全的隆重仪式祭祀孔子,开皇帝亲祭孔子的先河。东汉时期,光武帝、明帝、章帝、安帝均到曲阜孔庙祭祀。
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开始动荡,玄学兴盛,佛教传入,孔子的地位丝毫未受影响,仍然是“文圣”。
隋朝时期,对孔子的纪念活动提升到太学国子监进行,朝廷组织的,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一次的祭祀。唐朝也尊崇儒学,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各个地区。主祀孔子的孔庙里,除了孔门弟子,享有盛名的儒学大家也进入其中附祀配享。
吴道子所绘之孔子像(公有领域)
宋朝立国之初,太祖即至曲阜孔庙拜祭,后又用一品礼诏祭孔庙;宋真宗加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并“颁孔庙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五年后再次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宋徽宗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用“王者之制”来祭孔。
明朝规定,每年的仲春和仲秋的首个丁日,都由皇帝降香,派遣大员在太学祭祀孔子,明代虽改称孔子为至圣先师,但崇祀有加,祭孔又祭四配、十哲,从祀先贤先儒近百人。
到了清朝,祭孔活动已是“国之大典”。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在京师国子监举行,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有清一朝,仅乾隆皇帝就先后八次亲临曲阜拜谒,祀礼规格达到顶峰。
1934年之后,国民党政府将孔子纪念日定在他的诞辰日8月27日,并列为国家纪念日,全国休假一天。
对孔子尊崇敬仰的日本、朝鲜也祭孔。日本祭孔始于公元701年,韩国祭孔也有1600多年的历史。
祭祀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祭典活动设音乐、舞蹈,且呈献牲、酒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释奠礼”在孔庙中举行。对孔子的尊崇祭奠,也是对仁、义、礼、智、信的褒扬和推行。
重德
唐代起始,孔子十大弟子之外的先贤先儒的牌位也进入孔庙,称为配享从祀,就是将写有名字的牌位,列于大殿前的东西两庑内,陪同孔子一起接受人们的敬意。
入孔庙从祀虽然只有一个名牌,却是对历代儒家大臣最高的奖赏,是至高无上的荣誉。遴选极为严格,只有社会上道德规范的楷模才有可能进入。以后经历代帝王增添,千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到清末时,有资格者一共只有156人。
民间的孔庙也就是文庙,也效仿建立当地的名宦祠、乡贤祠,祭祀地方上的名宦、乡贤、名儒、忠义死节之士、节妇孝妇。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等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就这样如春雨润物般渗透在民族的血脉中。#(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张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