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四年二月二十六】
俄乌战争打了两年,双方在壕沟战中都损失巨大。俄军正全面进攻,乌克兰被迫转入防御,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乌克兰急需西方的武器援助,2024年是否还有能力争夺主动权呢?这场消耗战还会持续多久呢?
俄军全面进攻迫使乌克兰转入防御
2023年10月,乌克兰军队在扎波罗热地区的反攻逐渐停滞,俄军开始在乌克兰东部阿夫迪卡夫展开猛烈进攻;攻势持续了整个冬天,直到2024年2月18日,乌克兰前线部队为了避免被包围,主动后撤建立新防线。
在长达4个月的进攻中,俄军估计损失了约4.7万人,其中约1.6万人死亡,在阿夫迪卡夫方向推进了约10公里。这一战果被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描述为惊人的成功,虽然这是一个明显被夸大的惨胜,但俄军重新获得了战场主动权。俄军在乌克兰东部战线从北到南,至少在三个方向上展开全面进攻,同时在扎波罗热地区也开始反攻,试图夺回2023年被乌克兰反攻打开的大缺口。
2023年,乌克兰曾在扎波罗热地区展开相当规模的反攻,也在东部巴赫穆特地区展开有限反攻,俄军防线一度危急。乌克兰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俄军不得不将部分主力从乌克兰东部调往南部,以阻止乌克兰的反攻。
外界曾寄望乌克兰军队一举突破俄军最后的防线,令整个防线崩溃。然而,乌克兰军队必须缓慢清除雷区,最后选择保留了有限的反攻力量,没有冒险。这应该是明智的,俄军随后在阿夫迪卡夫方向的装甲突击中损失惨重,证明乌克兰不贸然突进是正确选择。
乌克兰反攻的停滞,给了俄军喘息之机,得以重新大规模集结部队,转守为攻。这是双方兵力的较大差距所决定的。如今,乌克兰只能转入全面防御作战。
乌克兰缺的不只是弹药
乌克兰军方不断表示,因为前线缺乏弹药,战事变得困难,急需西方的进一步援助。俄军也抓住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对乌克兰阵地展开强攻,即便缺乏坦克和装甲车支援,俄军仍出动大量步兵突击。
3月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应该是目前俄军进攻的最大催化剂。俄军进攻部队经常减员50%至70%后,才被从前线撤下,可见进攻之残酷。相比之下,乌克兰军队无法承受这样的伤亡。
乌克兰军方表示,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俄军在东部攻势中损失了212辆坦克;过去4个月里,俄军总计损失了364辆坦克、248门火炮系统、748辆装甲战车和5架飞机;但俄军攻势不减,乌克兰却没有这么多装备可以消耗。
俄罗斯军事博客承认,乌克兰军队遭受的损失要少得多。不过,俄军仍然具备兵力上的总体优势。
2023年初,俄军在乌克兰的兵力约36万人,后来增加到41万人;2024年初,俄军在乌克兰已经部署了47万人。俄军征召的兵员,超过了前线伤亡人数,莫斯科开始一场豪赌。尽管新兵训练可能只有2个月,但俄军仍能保持全线进攻的节奏。克里姆林宫甚至估算,即便以目前的人员消耗率,仍可维持到2025年。
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都估计,自战争开始以来,俄军损失了约31.5万人,到2024年底可能总计损失约50万人,但仍可维持战争。俄罗斯2022年征召30万人,2023年又征召30万人,总计新增兵员约60万人,填补了31.5万人伤亡的缺口,前线兵力反而还增加了。
乌克兰军方没有公开己伤亡数字,即便损失只是俄军的1/3或1/2,可能也有约10万~15万人。战争初期,乌克兰一线部队约20万人,2年恶战后,可能损失了大半。北约帮助乌克兰训练了约4万~5万人,乌克兰自行训练的部队应该更多,这些兵员应补充了10万~15万人的损失,但乌克兰目前的总兵力还是有限。与俄军目前47万兵力相比,乌克兰仍处于劣势。
乌克兰战前人口约4400万,战后逃离的约600万至800万人,目前人口约3600万至3800万。俄罗斯人口约1.44亿,莫斯科征兵后,约100万人离开了俄罗斯,但可动员的兵力仍是乌克兰的至少3倍以上。
乌克兰缺的不只是弹药,还有兵员;乌克兰军队目前能与俄军全线对峙,已属不易,北约提供的武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乌克兰兵力上的劣势。北约协助训练的乌克兰士兵,在战场上表现出了比俄军更强的战斗力。
北约和乌克兰的弹药库存都不多了
美国国会是否放行最新的乌克兰军援法案,似乎成了一个焦点。然而,目前乌克兰军队弹药短缺,与这一法案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因为北约的弹药库存和乌克兰一样,都不多了,新订单还不能形成大批供应能力,难以解决当前的急需。
2023年乌克兰反攻,使用了一年来积攒下的西方援助武器的大部分,这些原来主要就是北约的库存。过去4个月里,这些库存进一步被消耗,但补充的速度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最大的援助,乌克兰现在最需要炮弹。美国的炮弹产量,2023年10月达到每月2.8万发,计划到2024年10月增加到每月约6万发,希望在2025年4月再提高到每月7.5万发,并在2025年10月提高到每月10万发。
目前,俄军火炮每天发射炮弹约1.5万发,乌克兰军队的火炮每天发射5000至8000发。即便按照每天5000的最低数字,每月至少需要15万发,美国到2024年10月也只能月产6万发,连一半都不到。美军要回填自己的库存,还要援助以色列。
从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欧盟向乌克兰提供了33万发炮弹,平均每月3万发;预计到2024年3月将总计交付52.4万发,计划2024年底前额外交付63万枚炮弹。也就是说,欧盟2024年的订单应该是每月平均7万发;其中一部分估计仍下单到美国工厂,占用的还是美国的产量;剩下的才是欧盟的产量,还有一部分可能下单给韩国。欧洲国防工业的产量已增加了40%,但连同美国、韩国的产量,到2024年底,或许才能满足乌克兰每月15万发炮弹的最低要求。
美国国会即便迅速批准数百亿的援助法案,短期内也无法转变成大量弹药。这不仅是资金问题,更是产能问题。美国前总统川普道出了实情,大部分北约成员国军费长期没有达到GDP的2%,武器库存和军工企业多年欠账,如今矛盾凸显。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比起火炮有限的精确度和打击范围,美国和北约盟友更重视空中打击能力,因此炮弹库存和产量都不多;库存用完后,一时间要产量翻番,难度可想而知。俄乌战场上,火炮造成了大部分的伤亡,双方都最需要炮弹。
2023年9月至11月,俄罗斯获得了朝鲜的100万发炮弹,才有条件发起全面攻势,后续可能还有100万发。乌克兰弹药短缺的状况可能会持续整个2024年,不得不全面转入守势。
艰难的2024年防御战
美国已经建议乌克兰采取“积极防御”战略,2024年守住现有阵地,为2025年的反攻准备物资和部队。2024年,乌克兰需要全年进行防御作战,应该也会进行有限的反击,尽可能牵制俄军;还可以继续用无人艇袭击俄军黑海舰队;但真正重新争夺战场主动权大概只能等2025年。这样一来,俄罗斯就拥有了主动权,俄军要在3月份的总统选举前或春季的泥泞之前,尽可能在多个方向上取得一些战果,至少要消耗乌克兰有限的资源。
近日,乌克兰军队在前线击落了数架俄军的Su-34/Su-35战机,另外还在亚速海上空击落了又1架俄军的A-50预警机,但双方提供的数字有出入。乌克兰把有限的爱国者导弹部署到了前沿,俄军战机投放滑翔炸弹面临风险。滑翔炸弹最大投放距离是70公里,爱国者2型导弹射程160公里,对俄罗斯战机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然而,俄军多次规模性导弹攻击一直在消耗爱国者导弹,除了炮弹,乌克兰也急需更多的防空系统援助。
俄军同样在大量消耗弹药和装备。俄罗斯军工企业也在扩张,但无法完全满足消耗量,仍需要朝鲜的炮弹和伊朗的无人机、导弹。朝鲜和伊朗的工业能力毕竟有限,如果中共不直接提供武器弹药,只要乌克兰挺过2024年,俄军弹药可能也会捉襟见肘,但这一过程对乌克兰是艰难的。
2024年,F-16战斗机会陆续抵达乌克兰,虽然尚不足以改变战场形势,但能缓解前线的部分压力。随着北约国家不断获得F-35战斗机,替换下来的F-16等战机,应该可以交给乌克兰。这大概会成为2024年俄乌战场的一个新看点。
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MGM-140陆军战术导弹,通过海马斯火箭发射,可以打击俄军后方更远的重要目标。美军在印太战场同样倚重此类战术导弹,但早期型号最大射程165公里,可提供给乌克兰;美军保留射程300公里以上的批次,并增购射程超过500公里的最新型号。
战争还要再打两年?
莫斯科认为机会来了,现在不可能撤兵;基辅得到了西方的援助承诺,也不想割让领土求和,双方都准备再战至少一年或者两年。
当然变数犹在,莫斯科和基辅任何一方都可能出现政权更迭。俄罗斯为这场战争已经花费约2110亿美元;若再维持2年,预计到2026年,俄罗斯经济损失可能将达到1.3万亿美元。克里姆林宫一旦换人,可能选择撤兵。乌克兰总统若换人,感到获胜无望之际,也不排除接受现状。
川普若回归白宫,要等到2025年;在那之前,美国和北约通过援助乌克兰削弱俄罗斯的策略不会改变。
乌克兰需要持续得到外援,才能继续与俄军对峙;同时还要提升武器生产的自主能力,目前可行的是制造大量低成本无人机,还有部分炮弹和轻武器弹药。这样,乌克兰才有条件维持有效的防御作战,造成俄军更多伤亡。
实战表明,俄军虽有兵力优势,但战术能力不足、指挥不力,重装备不能及时补充,难以迅速将兵力优势转为胜势。俄军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重大代价。残酷的消耗战可能会持续整个2024年。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