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轮大法在长春二零二三年八月八日】
2023年08月07日,中共为保北京和雄安新区,在持续豪雨中,多次向下游大量泄洪,导致河北省霸州市等地成洪灾牺牲品。霸州灾民集体抗议,涉及赔偿及安置问题。而霸州政府已经债台高筑,中共中央政府也捉襟见肘。
分析指,这场洪灾可能引发货币政策“大水漫灌”。外媒指,中央若不提供帮助,经济模式就会崩溃;而“动用中央预算”是中共最不情愿的手段。
霸州官方应承担灾民财产损失的赔偿
在河北省这场洪水中,涿州市、霸州市、涞水县等地受到重创。8月5日,大批霸州民众在市政府总部外聚集,拉起写有“还我家园”“明明是泄洪原因,却说降雨所致”等字眼的横幅。抗议过程中爆发警民冲突。
霸州灾民抗议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责任归属”,当地官方原本声称水灾全因“雨势太大”,但灾民质疑当局为了保卫北京及雄安新区,刻意挖开堤坝,把霸州当作“泄洪区”。
在群情汹涌下,霸州市政府后来改口,承认河北省政府早前决定自8月1日起向霸州泄洪,并感谢村民的“奉献”等。
港媒《信报》专栏作家高天佑8月7日的文章说,这次大规模水灾中,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淹,几十万市民流离失所。老百姓实难指望霸州市政府有能力妥善赔偿及安置,因此,霸州灾民把事情闹大,其中一个作用是为唤起中央关注,希望有关单位关注。
文章表示,如果水灾纯属天然灾害,政府理论上对灾民只有救济责任;相反政府若这次把某些地区当作泄洪区(是人祸)的话,根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政府必须赔偿当地灾民的财产损失。
霸州政府已陷入财政困境
中共的地方政府财务黑洞难填,债务庞大。
2021年底,中共国务院督查办公室发布一份通报,点名霸州违规出台非税收入考核办法等,证实霸州市政府向2200余家企业“乱罚款”起码六千多万元(人民币,下同)。这也暴露了霸州政府已经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
当时《中国新闻周刊》报导指,霸州政府缺钱,向中小微企业伸黑手,两个月乱收费涉金额6718万元。
报导说,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三乱)问题集中爆发的2021年第四季度,消防问题成为常见的罚款理由。
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乱罚款”问题近年在各地政府中普遍存在,只不过霸州财赤严重、债台高筑,连公务员也被扣薪、拖粮,唯有靠罚款筹钱,做得太过分。接近霸州市政府的人士透露,霸州政府犯错是因为“确确实实没钱干事了”。
中共国务院通报提到,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0月1日至12月6日,霸州市下辖15个乡镇入库和未入库罚没收入6718.37万元,是同年1月至9月罚没收入596.59万元的11倍。这笔罚款涉及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547间,平均每间罚款、收费2.64万元。霸州经济开发区办公室则不设计名目,直接向辖区内企业按“每亩土地1万元”摊派罚款。
陆媒报导分析,霸州的财政出现窘困,背后因素就是当地房价低迷。
分析:中共或再次滥发货币
去年5月份,时任总理李克强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向10万名地方官员称,中央财政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对于地方债务问题爱莫能助,“除非再有特大的自然灾害,还有一笔总预备费,其它的钱就靠你们地方。”
高天佑的文章表示,若按李克强当时的说法,中央至少还有一笔压箱底储备金,应该用于这次救灾。然而,疫情后又发生水灾、地震,同时多个地方政府都像霸州般“缺钱”,中央恐也捉襟见肘。中央储备金恐也难以全面搭救地方。随着财政政策发力空间日益受限,这次“洪水”有机会引发货币政策“大水漫灌”。
在美国的经济学家黄大卫8月7日对大纪元记者分析道,目前中共正处于经济困境中,国内又发生了大面积的水灾。按正常逻辑,北京应该出台一些经济政策和行政措施,比如发债券等方式,以拯救目前的经济困局。
他说,从中央财政角度看,因为人民币是主权货币,理论上来说,中央财政有无限的发钞权,它可以不断印钞,所以它不存在所谓社保医保或者是救灾的钱不够的问题。但是滥发货币会导致严重的通胀,需要在通胀和发货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黄大卫说,估计仅这次洪水救灾,印钞的幅度就在5万亿到10万亿的规模。而地方政府也不可能无限度地向中央财政要钱,中央财政会用各种方式控制地方财政。双方之间处在博弈中。
另外,黄大卫分析,地方政府可能也会大量发行债券,两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中共在2020年发行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债券来应对疫情,2007年发行了1.55万亿人民币用于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资本重组,1998年发行了2700亿元人民币用于对“四大”国有银行进行资本重组。
外媒:中央若不提供帮助 经济模式就会崩溃
面对疲弱的中国经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7月24日开会,提出多项应对经济不振的对策,对于地方面临的财政压力,承诺提出一揽子政策化解风险。
路透社8月7日的文章分析,地方政府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北京要求地方官员致力于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然而经济学者认为,过去多年间过度投资基础建设、土地销售的收入急遽下降,加上疫情令各式成本上升,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现在反倒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大风险。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已经达到人民币92万亿,多次警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中央政府担心,如果考虑到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发行的债务,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这种不应该持续的局面令北京陷入困境,如果不提供帮助,经济模式就会崩溃,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后果;然而,若所有的债务都由中央承担,也即地方政府不需为债务负责,将可能引发乱用这笔资金的行为。
报导指,在这样的两难之下,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承诺仍以“发行特别债券”“债务互换”“贷款展期”等为主,“动用中央预算”则为最不情愿的手段。
报导引述多位经济学者看法,认为北京仍会倾向于指示国有银行持续以较低的利率提供长期贷款,借此展期即将到期的债务,这类的策略一般被称为“展延和伪装”。
然而,这样的行为可能也会直接影响银行对于其它企业融资的计划,进而影响银行的资产与经营情形,并削弱融资能力。
报导表示,为了阻止地方债务问题再次出现,中共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对经济运行方式进行深刻的改变。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