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评三退 » 共产党百年真相 » 文革 “破四旧” 摧折华夏文明
文革 “破四旧” 摧折华夏文明

红卫兵纵火焚烧孔庙文物。(网络图片)

【大纪元2017年02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叶蓁报导)这或许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真相,五千年来积淀的璀璨文明,竟会在几十年间被摧毁殆尽。中共夺取政权以来,便有计划地摧毁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文革初期爆发的“破四旧”运动,对中华文明的破坏尤为惨烈。

靠暴力和谎言发家的中共,最擅发动各色名目的政治运动,以达到败坏传统、巩固政权的目的。自上世纪50年代起,“镇反”运动屠杀宗教信徒,“反右斗争”迫害知识分子,残害了大量文化精英。再到1966年的“文革”浩劫,中共利用红卫兵再兴狂澜,在大陆各地上演践踏文物的悲剧,也把党文化的思维与价值观,强行渗透进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是以红卫兵为主力的“破四旧”运动,斩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昔日的礼仪之邦,沦为文化荒漠。更严重的是,它让国人视珠玉为粪土、视变异为正统,神州大地出现一片乱象。中共在思想专制方面的毒害,更甚于器物层面的毁灭。


北京文革年代时的红卫兵。 (AFP/Getty Images)

“红二代”挑起“造反”运动

红卫兵运动发起于北京,其主要组织者来自北京中共干部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子女。中共占领北京后,各机关部门出现“大院”的居住模式,形成相对封闭的小社会。这些“红二代”们便集中生长在政治氛围浓厚的环境里。被灌输党文化的他们,怀着优越感与革命热情成长,因而极容易被中共宣传所策动,带领同龄人掀起运动。

中共的“五一六通知”,被广泛视为文革爆发的起点。1966年5月25日,北大学生聂元梓等贴出文革的第一张大字报,被中共媒体大肆宣传。5月底至6月初,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附中的学生先后自发成立“战斗组织”响应中共号召,甘当文革先锋。这便是后来迅速祸及全国学校的红卫兵组织。

红卫兵先拿学校“开刀”,在校园里张贴大字报,批判“反革命”校领导与师生。同时,中共制造舆论,支持“造反”。6月1日,中共的宣传喉舌《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并首次提出“破四旧”的号召,即破除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8月,中共的8届11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肯定青少年的“革命大方向”及“破四旧运动”。

党魁毛泽东更以直接行动,鼓励青少年“造反”。8月1日,他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写信表示声援,让红卫兵快速扩展至全国;18日,接见从各地进京大串联的百万红卫兵,以一句“要武嘛”为红卫兵宋彬彬改名。第二天,“武斗”精神在红卫兵组织中肆意蔓延。他们走上街头,扫荡一切古代及外来文化,展开“砸烂旧世界”的行动。


文革初期,红卫兵走上街头,强制把店铺名称改成具有“革命性”的名字。(网路图片)

祸延全国的改名、改风俗狂潮

北京城首当其冲,遭红卫兵洗劫。从强制易名开始,红卫兵们把北京的店铺、街道、学校改头换面,把一切具有“封资修”色彩的名字,变成“红旗”“向东”等具有革命化的名称。

比如,七十年老店“全聚德”的招牌被打烂,换上“北京烤鸭店”的牌子;具有资产阶级内涵的“亨得利钟表店”“顺昌服装店”,改为“首都钟表店”“东风服装店”;“长安街”“东交民巷”“西郊民巷”“王府井大街”等道路,分别改为“东方红大路”“反帝路”“反修路”“防修路”……

紧接着,市民的生活方式也成了改造对象。长发、香水、小裤脚管、箭头皮鞋等,被红卫兵统统视作资产阶级生活的标志。他们四处张贴大字报,向不符合“无产阶级口味”的发型与服饰发起攻击;还有人设立“破旧立新”检查站,检查过往行人,凡遇“奇装异服”,便当场销毁。

面对全北京城的改造运动,中共媒体发表《向革命的青少年致敬》等文章,称赞“破四旧”运动的“成果”。在中共授意下,公安部发出《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文件,纵容红卫兵的暴动。这些,无不助长他们好勇斗狠的嚣张气焰。

在中共政策和媒体舆论的鼓动下,“改造”红祸波及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形成席卷全国之势。一时间,举国地名、机构名称失去了文化内涵,变得单一重复,给投递信件、寻人问路造成很大麻烦;大街上,无论男女,也变成清一色军服、解放鞋的打扮。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共在全国范围内“破四旧”,寺庙中的佛像多被砸毁并付之一炬。(公有领域)

打、砸、抢,毁灭文物珍品无数

1966年8月31日,毛泽东第二次接见红卫兵后,“破四旧”逐步升级,发展到抄家、砸文物、批斗,甚至大开杀戒。而彻底销毁古建筑、古文物,是红卫兵运动的重中之重,其残暴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砸毁文物。如颐和园佛香阁的佛像几乎全被砸碎;上海龙华寺中,三宝之一的范金毗卢佛像在一阵乱棍之下化为碎片;浙江会稽山的大禹庙遭劫,大禹塑像被砸烂,其头颅还被“游街示众”。

涂抹壁画。北京颐和园内,300米长廊及无数楼阁上皆有精美的人物壁画,红卫兵认为那些人出自古代典故,属“反动派”,便涂抹白漆进行“革命”;为彻底毁掉四川慧剑寺的宋明画像,他们一律涂上灰浆;在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红卫兵一到,或将壁画上的人物眼睛挖空,或用黄泥水涂得面目全非。

查抄藏品。除了历史留下的古迹,居民的收藏文物也难逃红卫兵魔爪。北京市里,有11.4万多户被抄家,仅旧图书达200多万册,瓷器、古画、家具等近400万件;全国上下,有超过1千万户人家被抄,散落于各地的古玩奇珍、器皿典籍等文物,尽数付之一炬。

与抄家同时进行的,是红卫兵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批斗与残害。无数文化名人眼睁睁地看着毕生心血被毁,铸成他们一生的苦痛,有的甚至在绝望中走向死亡。

有着古字画“神医”之称的字画裱褙专家洪秋声,曾抢救数百件古代字画。抄家时,他费尽心血珍藏的墨宝,都被判为“四旧”而焚毁。洪秋声事后回忆,含泪感叹:“一百多斤字画,烧了好长时间啊!”

一代儒宗、84岁的国学大师马一浮,家中所藏顷刻间被红卫兵洗劫一空。他曾低声下气地恳求:“留下一方砚台给我写字,好不好?”换来的却是一记耳光。不久,他在悲愤交加中死去……

有人说,十年浩劫带给中华民族的文化损失,绝大部分源自文革初期的“破四旧”运动。

谁能想到,高调鼓吹“破四旧”的中共,背地里却是贪婪掠夺文物的野心家。林彪、叶群、陈伯达等人都曾利用职权之便,私藏文物千百件之多,无疑是对“破四旧”运动的最大讽刺。据说,1970年,江青在文物管理处仅花7元钱,拿走一只镶满珍珠宝石的法国金怀表。1990年,康生搜刮的文物曾被移至故宫作“内部展览”,其中包括商周青铜器皿、汉将韩信的图章、《红楼梦》的最早刻本等上千件无价之宝。


1966年,中共“文革”“破四旧”开始后,孔庙、孔府被砸毁,孔子坟被用雷管炸开。图为孔庙大成殿明代彩塑孔子像被挖眼、扒心,身上帖满标语。(网络图片)

从“批孔”到掘墓辱尸成风

千百年来,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具名望的圣人之一,他倡导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文革初期,孔子作为“四旧”的根源之一,同样没能逃脱“破四旧”的厄运。

古时的人们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在各地修建孔庙,作为祭祀圣贤、追仰先人的场所。而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与附近的孔府、孔林合称“三孔”,经历代帝王相继加封谥号、扩建庙宇,成为规模最大、年代最久远的文化古迹。然而到文革初期,“三孔”及各地孔庙成为革命对象。

1966年8月23日,数百名红卫兵在北京国子监的孔庙大门前,点燃熊熊大火,焚烧传统戏装、书籍,并辱骂、暴打老舍、萧军、荀慧生等近30位文化精英,直接导致老舍自杀。10月,北师大红卫兵头领谭厚兰,接到去曲阜“造孔家店的反”的指示,直接把孔子当作“清算对象”。

11月初,谭厚兰带领二百多人到达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的红卫兵联合成立“讨孔联络站”,并召开捣毁孔庙的“万人大会”。“中央文革小组”通知他们,“三孔”不要烧,“留作封建制度孔家地主博物馆”;“孔坟可以挖掉”;“清碑可以砸掉”。在11、12月间,红卫兵冲进“三孔”,展开疯狂的毁灭行动。红卫兵们推倒了孔子塑像、摘下大成殿匾牌,把它们架上车“游街”,事后纵火焚烧。

最可怕的是,红卫兵无视“视死如生”“死者为大”的传统观念,带着铁锹和炸药,入安葬著孔子及其后裔的孔林,到处掘坟挖穴。“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巨碑轰然倒塌,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等人的尸首被掘出示众,红卫兵却叫嚣著,这是在“解放孔林”。

据统计,红卫兵在“三孔”共毁坏文物六千余件,烧毁及处理古迹十万余册,砍伐古松柏五千余株,盗掘坟墓二千余座,砸毁石碑千余块。“三孔”圣地,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和战争而能保存完好,却在中共执政时,瞬息间遭到灭顶之灾。

事后,文革小组的戚本禹称赞“造反造得很好”,“造古人的反”迅速遍布全国。曾在历史上留名的古人,几乎无一幸免,惨遭毁庙掘坟之辱。

乌江畔项羽的霸王庙,至今只剩半埋半露的石狮子;南阳武侯祠的三道石坊、十八尊琉璃罗汉,被全部捣毁;杭州的岳飞墓被刨个底朝天,岳武穆的尸身被焚骨扬灰;海南岛的海瑞墓被砸,一代清官的遗骨被游街示众;山东的蒲松龄墓掘开后,四枚私章陪葬品被弃之于野,尸体被捣毁……

直至1968年底,《人民日报》发文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些盲目叛逆的大中学生,从为所欲为的红卫兵小将,忽然变成前途无望的知识青年。也许他们并未及时醒悟:青春的朝气与活力,被中共利用,成为背叛祖先、背弃文化的打手;而他们的一生,也被中共玩弄于鼓掌之中。

今天的中国大陆,土地上丢失了古老建筑与无价文物,辉煌遗产不再重现;中国人从小失去正体汉字、传统文化的教育,其灵魂更是无根无依。在人类历史上,唯有中共,不遗余力地糟蹋本国的历史与传统文化。这个残暴的政权为何而生,执掌中国究竟为谁效力?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参考资料:

1. 米鹤都,《大院的精神文化——红卫兵运动起源剖析》,《炎黄春秋》,2016年第2期。
2. 丁抒,《从“史学革命”到“挖祖坟”》,收录于二贤堂网站。
3. 丁抒,《破四旧——几多文物付之一炬》,收录于二贤堂网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