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九评三退 » 共产党百年真相 »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二)
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院士之大结局(二)

【大纪元2017年01月11日讯】1948年3月25日至27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兼评议会议长朱家骅在南京主持召开了最后一轮院士选举会。经过与会者五轮无记名投票,原定要选出的100名院士最后只有81人通过。这81人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批院士。

在国民政府1948年3月选出的81名院士中,1949年后,到台湾的只有9位,占院士总数的11.9%;去美国的有13人,占院士总数的15%;而留在大陆有59人之多,占院士总数的74%。

当时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留在大陆,以及后来大批留学欧美的科学家放弃舒适的环境和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其原因很多。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都满怀着对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无法自拔地爱,都怀抱着对国计民生地殷切关怀,或是深深眷恋着这片土地,或是对国民党统治感到失望等。但是,促成他们留守大陆或是回国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相信了共产党的宣传,对共产党的统治抱有希望和幻想。

下边就是部分留在大陆的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大结局:

10:周仁


周仁。(网络图片)

周仁(1892年8月5日-1973年12月3日),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中国第一个民间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特殊钢和合金铸铁最早研究和生产者之一。周仁家族显赫,其祖母是盛宣怀的姐姐;周仁之姐周峻是蔡元培的第三任夫人;周仁妻子聂其壁是聂缉椝(上海道台)和曾纪芬(曾国藩之女)夫妇最小的女儿。其兄聂云台为著名实业家。周仁与聂其壁结婚时宋美龄是聂其壁的傧相。

这样的家庭在平时是受人尊敬和羡慕的,但在文革,这样的家庭却是首当其冲被冲击的对象,文革中,周仁的厄运降临,光是抄家便抄了整整一星期,运走了几大卡车。周仁被反复批斗折辱,造成一眼瞎一腿瘸,卧床奄奄待毙,仍遭隔离审查,关进四壁无窗的房间。1973年12月3日,周仁惨死,82岁。

11、茅以升


茅以升。(网络图片)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结构工程师,桥梁工程专家。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土力学的开拓者、科普工作者。茅于轼的伯父。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西南交通大学)。参加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以第一名录取留洋;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桥梁专业);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为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是该校的第一位博士。1920年回国后至1949年,曾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及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1930年至1931年任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至1937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 (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1942年至1943年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1943年至1949年任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1943年当选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至1952年任中国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校长;1951年至1981年任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9年在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中,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并为周恩来总理指定为设计方案审定人,周恩来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1955至1957年主持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文革”期间,多次受到批斗,其女回忆,茅以升每天上班,进了大门颈上就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 或其它什么罪名的黑牌子,姓名上被打上黑叉叉,戴上黑牌子后还要在院内游走一番,任何时候都会被造反派揪住围攻一通。茅以升1977年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1982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病逝于北京,终年91岁。

12:王家楫


王家楫。(网络图片)

王家楫(1898年5月5日-1976年12月19日),生物学家。中国生物学的重要开拓者。中国原生动物学的奠基人。中国轮虫学的开创人。192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原生动物》是第一篇关于珠峰原生动物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重视;他的另一篇《中国轮虫志》专著首次对分布在我国沼泽、池塘、湖泊和水库内常见轮虫252个种形态、生理、生态及亲缘关系进行了描述;对中国原生动物学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文革开始后,王家楫遭批判斗辱抄家。1969年“毛泽东军工宣队”怀疑王家楫为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系统骨干,将其毒打至昏厥,军代表怕承担责任,才把他放出牢房,监外候审。戴着“特嫌”帽子的王家楫捱至1976年终于伤病重不起离世。终年79岁。

13:伍献文


伍献文。(网络图片)

伍献文(1900年3月15日-1985年4月3日),著名动物学家,是中国鱼类学和线虫学的奠基人。1929年到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至1977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文革期间,伍献文遭到批判、幽禁和迫害,多次被强迫劳动。1978至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1980至198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1983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名誉所长。1985年4月3日在武汉逝世,终年85岁。

14:贝时璋


贝时璋。(网络图片)

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29日),生物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1921年,贝时璋毕业于同济医工专门学校的医学预备科。同济毕业后,赴德国留学,曾先后就读于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蒂宾根大学。1928年3月,获得蒂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秋回国。1930年4月在杭州筹建浙江大学生物系,8月被聘为副教授。贝时璋开出组织学、胚胎学、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等等课程。在浙江大学20年,贝时璋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1948年1949年后,贝时璋曾参与协助筹建中国科学院。1950年,离开浙江大学,赴上海,出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所长。1954年,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迁往北京。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院士)。1957年,成立北京实验生物学研究所,贝时璋担任研究员,兼任所长。1958年,北京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改建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贝时璋担任研究员,并兼任所长。文革时期,贝时璋被批斗,批判他不关心政治,是资产阶级权威。1983年,贝时璋改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贝时璋出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卷编写委员会主任。1984年,出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2009年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贝时璋在家中辞世,享年106岁。

15:童第周


童第周。(网络图片)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著名胚胎学家,因在克隆技术上的贡献而闻名。2000年中、美、英等国科学家同时宣布,人类基因图工程全部完成。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位中国科学家就将人类对生物进化和细胞遗传与变异研究推进到了世界前列,开创了人类按照需要而人工培育新物种的历史先河, 90年代即被列入世界100位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童第周1922年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同年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到南京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生物系任助教。1930年到比利时的布鲁斯尔自由大学留学。1934年获布鲁斯尔自由大学博士学位,后到英国剑桥大学作短期访问并于年底回国,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1938年辗转到重庆,先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生物系教授和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他任山东大学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

1949年后,童第周继续担任山东大学动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50年他受聘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1951年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63年,他将雄性鲤鱼的DNA放入雌性鲤鱼的卵子内,成为首位成功复制鱼的科学家。1955至1976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副主任兼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在“文革”中,童第周被“造反派”定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被罚长期挑水、扫厕所。1979年3月30日,童第周病逝于北京,终年77岁。

16:胡先骕


胡先骕。(网络图片)

胡先骕(1894年5月24日-1968年7月16日),植物学家、教育家、文化学者。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与钱崇澍等同为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先驱,也是中国近代生物学的开创人之一。与秉志联合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还创办了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发起筹建中国植物学会。继钟观光之后,在我国开展大规模野外采集和调查我国植物资源的工作。在教育上,倡导“科学救国、学以致用;独立创建、不仰外人”的教育思想。与钱崇澍、邹秉文合编我国第一部中文《高等植物学》。首次鉴定并与郑万钧联合命名“水杉”和建立“水杉科”。提出并发表中国植物分类学家首次创立的“被子植物分类的一个多元系统”和被子植物亲缘关系系统图。1912年胡先骕参加东西洋留学考试,名列第一,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农业和植物学,1916年学成回国。1923年,再次赴美深造,在哈佛大学攻读植物分类学,获农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1920年代初,与梅光迪等发起成立综合性人文学术刊物《学衡》,致力于维护中国文化,发展国学。对新青年派打倒中国文化、推崇西方文化的观点不以为然。

1950年代初,对于当时苏联流行的李森科获得性遗传理论,胡先骕在《植物分类学简编》一书中公开表示批评。与谈家桢等主张发展基于基因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文革期间,胡先骕家被抄了六七次之多,绝大部分的生活用品,大量的书籍、文物字画、文稿、信件和首饰等物均被抄走,连过冬的大衣也未留下一件,每次抄家都在对胡先骕进行人身侮辱,逼其写检讨、思想汇报,还要到植物所接受批斗。 1968年7月15日,即胡先骕去世前一天,单位来人通知,命他第二天暂时离家,到单位集中接受批斗。当晚,由夫人准备了一小碗蛋炒饭,吃过之后,他独自去睡觉,一只脚还没有放到床上,突发心肌梗塞,就此辞世,终年75岁。

17:殷宏章


殷宏章、(网络图片)

殷宏章(1908年10月1日-1992年11月30日),植物生理学家。中国光合作用研究的先驱。长期从事植物生物化学、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研究。早年研究生长素与植物运动机理的联系,用自己发明的一个组织化学方法,阐明了磷酸化酶与植物中淀粉合成的关系;50年代组建我国第一个光合作用研究室,致力于光合磷酸化、物质转化、群体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殷宏章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该校生物物理研究室和生物遗传研究室进行光合作用和遗传方面的研究。1938年回国担任西南联大教授。并在汤佩松创设的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植物生理学组兼任研究员。1944年至1945年以第一批“交换教授”身份赴英国剑桥大学进行磷酸化酶的研究,1946年赴北京大学担任教授,进行淀粉形成方面的研究。1948年应罗宗洛教授之约,赴台湾大学讲课几个月,同年12月至1951年应英国J‧李约瑟(Needham)博士的邀请,赴印度新德里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亚科学合作馆科学官员,协助该地区国家开展科研工作及合作交流事务。

1951年秋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研究员,并协助罗宗洛教授进行植物生理研究室的建设工作。1953年植物生理室从实验生物所划出单独成立研究所,他出任副所长。文革期间,因留美背景,遭批斗凌辱,并驱往农场干最脏最累的活,“经常与猪马同寝”。1978年到1983年任所长,1983年3月后任名誉所长。1992年11月30日。殷宏章于上海逝世,终年84岁。

18:张景钺


张景钺。(网络图片)

张景钺(1895年10月29日-1975年4月24日),植物形态学家,教育家。我国植物形态学和植物系统学的开拓者。1926—1938年间发表的论文,是我国植物形态学、发育解剖学、生理解剖学、实验形态学的最早文献。1934年著文介绍植物徒手切片法,对当时植物学的教学和科研起了推动作用。多年致力于学会和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植物学不同领域的人才,促进了现代植物学在我国的发展。1920年张景钺公费赴美国留学,初入德克萨斯农工学院学习,1922年转入芝加哥大学植物系,1923年获得学士学位,1925年获得科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季回国,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次年兼系主任。1932年获中国教育及文化促进基金会的研究资助,赴英国里兹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考察研究。同年9月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植物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后曾任理学院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赴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应邀到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进行学术交流一年。

1946年冬回国续任北京大学植物系主任。1949年后,张景钺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其妻崔之兰是动物形态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动物组织学、胚胎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生物学系主任。文革期间,崔之兰先被作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斗争,后来又被指控为恶毒攻击江青。年近七十的她和丈夫在家门前被斗争,脸上涂了浆糊和墨汁,身上挂了黑牌,还有人揪他们的头发进行辱骂。有一次被长距离游斗,她低头弯腰行走,鼻子流血洒了一路。张景钺患帕金森氏症不能长时间站立,斗争会上竟强迫崔芝兰跪在地上用身躯支撑住她的丈夫。1968年张景钺在病中还受到批斗,从此卧床不起,于1975年4月2日逝世于北京大学燕东园38号,终年81岁。

19:戴芳澜


戴芳澜。(网络图片)

戴芳澜(1893年5月3日-1973年1月3日),植物病理学家、真菌学家,中国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的主要奠基人。1914至1919年在美国威斯康新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专攻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1934至1935年再度赴美,在纽约植物园和康奈尔大学研究真菌遗传学等。1949年后,1952年院校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戴芳澜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教授,195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真菌病害研究室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真菌学研究所所长。从1959年起,他不再兼任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而专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兼真菌研究室主任。文革期间,检讨书屡次修改不过,多次受到批判。近耄耋之年被驱离北京接受改造。1973年1月3日离世,终年81岁。(待续)

发表评论